在新冠病毒不断反弹的疫情之下,口罩已然成为我们每个人必不可少的防护用品,N95、医用外科口罩、普通医用口罩,有时需要长时间佩戴。不少人都经历过口罩下的皮肤出现冒痘、皮肤泛红、发痒、刺痛的问题,敏感皮肤患者更是苦不堪言……
口罩可以有效阻挡病毒的传播,但长时间戴口罩可能会引发或加重面部的一些皮肤问题。对于本来就有皮肤病的患者来说,戴口罩的确是一种煎熬。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口鼻呼吸产生的水汽滞留,口罩内的皮肤长期处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中。
一方面角质形成细胞肿胀,角质层过度水合脆性增高,皮肤皮脂合成减少,削弱皮肤屏障功能,摘除口罩后角质层水分很快挥发掉,随之而来的是更明显的皮肤干燥。
另一方面,口罩内环境温度高,血管扩张加重,炎性细胞和炎症介质释放增多,真皮炎症加重,引起皮肤潮红、红斑、灼热、瘙痒等症状。
与此同时,闷热、潮湿环境下皮肤表面微生态失衡,致病菌过度增殖,进一步刺激损伤脆弱的皮肤屏障,加重炎症。
玫瑰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面中部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累及面部血管及毛囊皮脂腺周边单位,表现为皮肤潮红以及红斑、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等。大部分患者主要发生在面颊或口唇周围,或只出现鼻部红斑、丘疹,可有鼻部肥大、增生表现。
该病发生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神经血管功能失调、遗传易感性、不良生活习惯、外界温度刺激、皮肤屏障功能损伤、内分泌障碍、精神紧张、毛囊虫反复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除了长期戴口罩人群,以下人群也容易发生和加重:
● 患有鼻炎、鼻窦炎、胃肠功能紊乱或长期便秘的人。
● 不正确护理皮肤、不规范的光电治疗也可加重症状。
● 患有鼻炎、鼻窦炎、胃肠功能紊乱或长期便秘的人。
● 不正确护理皮肤、不规范的光电治疗也可加重症状。
● 面中部,尤其是鼻子、面颊、眉部出现对称性红斑。鼻部毛囊扩大,有皮脂溢出,常伴有干燥、灼热或刺痛,反复发作后出现树枝状红血丝 。
● 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外界温度突然改变和精神兴奋时可加重。
● 在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基础上,出现痤疮样、毛囊性的丘疹、脓疱。损害较深时,出现小的囊肿或结节。
● 女性月经到来之前,皮疹会加重。此起彼伏,长达数年或更久。
● 鼻部表面凹凸不平,结节状隆起,有时会形成瘤状物体。
通常玫瑰痤疮可联合内外用药治疗,配合物理治疗效果更好:
● 黄红外光:适用于急性肿胀期。舒缓镇静、提高肌肤免疫机能、降低皮肤敏感度,增加毛细血管韧性。
● 强脉冲光(IPL):缓解红斑,改善毛细血管扩张等症状。
● 595脉冲染料激光修复治疗:适用于慢性红斑期。祛除红斑、红血丝,修复皮肤屏障。
云南省整形美容协会痤疮分会成立大会现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同仁医院皮肤科主任宋宁静教授讲解《玫瑰痤疮患者的管理模式和个体化治疗方案设计》,并针各型玫瑰痤疮的治疗和护理要点做了讲解,她指出识临床、懂病理、找诱因,真正用好“药、枪、刀、针”等治疗“武器”,既要解决好患者的“面子问题”,也要因人而异,注重患者的治疗体验和健康教育,只有规范治疗与联合治疗并举,才能真正打造“一站式”的诊疗模式。
① 注重修护皮肤屏障,可长期使用保湿修护屏障的护肤品。精简护肤,降低肌肤负担;
② 尽量避免刺激,如在过冷过热的环境中注意防护,温水洁面等;
③ 做好防晒,玫瑰痤疮对温度特别敏感,外出时带防晒帽、防晒伞,使用防晒霜,防止紫外线长期照射对皮肤的慢性损伤而加重玫瑰痤疮;
④ 避免酒类、咖啡和过于辛辣的食品,少食用高脂肪、高热量食品,清淡饮食。
⑥ 佩戴口罩过程中可在口罩里面垫一层清洁棉纱布,避免口罩直接接触皮肤,不同类型口罩应根据有效防控时间及个人情况定期更换。
皮肤科专家提醒:长时间戴口罩不利于玫瑰痤疮的恢复,患者要适时让肌肤呼吸,避免化妆和使用厚重粉底,加重肌肤负担。当症状没有好转时应及时治疗、规范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