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咨询 文章来源:昆明皮肤病专科医院 发表时间:2022-01-04 17:16:03
鱼鳞病是一组皮肤干燥并伴片状鱼鳞样固着性鳞屑为特征的角化异常性遗传性皮肤病。临床可分为寻常型鱼鳞病、性连锁性鱼鳞病、板层状鱼鳞病、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先天性非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等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寻常型鱼鳞病(又称为“干皮病”)。
1.好发年龄:常见于青少年,出生时症状不明显,约95%在三岁前发病。
2.好发部位:四肢伸侧及背部,其中小腿前侧最明显。
3.皮损特点:轻者为冬季皮肤干燥,表面有细小鳞屑;稍重者为淡褐色至深褐色菱形或多角形鳞屑,外观如鱼鳞,但一般无自觉症状。
注意:该型应该与淋巴瘤、骨髓瘤、结节病、麻风或甲状腺疾病等引起的获得性鱼鳞病鉴别,后者一般成人发病,常累及躯干和四肢,发生在原发病之后,且随着原发病的治疗而好转。
寻常型鱼鳞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因为父母基因突变不同,后代发生本病的概率和严重程度也不同。
提到鱼鳞病,很多人可能不熟悉,鱼鳞病现今已经成为疑难杂症的典型代表,对患者的外貌、心理健康影响很大,而且容易反复发作,出了名的不好治,医生感到棘手,患者备受痛苦。在中国,鱼鳞病是一个拥有庞大患者群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调查:鱼鳞病的发病率占世界人口的0.9%~ 2.6%,白种人发病率为0.9%~ 1.5% ,黄种人发病率为1.6%~ 2.0%,黑种人发病率为0.5%~ 1.0%,从数据上看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白种人明显低于黄种人,黑种人次之。截至2010年,我国鱼鳞病患者已经达到325万人。鱼鳞病发病率如此之高,并且非常难以治愈,所以以下几个防治真相你一定要知道!
鱼鳞病不同临床类型具有不同的病因,遗传、精神神经、化学、内分泌、感染因素等均可导致其发病,部分病因至今尚不明确,大体上可以分为先天性的和后天性的,先天性的一般指从父母那里遗传了某个突变的基因,导致出现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症状或者表现为只携带基因,不表现症状的情况;后天性的是由于一些其他疾病如甲状腺疾病或者肾病等情况,导致出现的症状。
鱼鳞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春秋换季时容易新发,已经患病的患者大多数在冬季天气干燥、寒冷的时候加重;在夏季减轻,甚至有部分可以完全好转,这与夏季温暖湿润、日光充足有关。
2. 避免搔抓。搔抓可能会导致皮疹增加,导致皮肤破损感染,更加不利于皮肤的修复。
3. 避免用肥皂洗澡。健康的皮肤呈弱酸性,应避免使用肥皂等碱性清洁剂,破坏皮肤的酸碱平衡。过多的洗涤次数和搓澡等行为也会对皮肤屏障造成损伤。
4. 注意皮肤保湿。外用润肤剂可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减少皮肤水分的丢失,同时对皮肤炎症有舒缓作用,改善瘙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