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咨询 文章来源:昆明皮肤病专科医院 发表时间:2022-01-22 10:40:25
鱼鳞病(ichthyosis)也被称作鱼鳞癣,中医称蛇皮癣,是皮肤科最常见的一组遗传性角化障碍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伴有鱼鳞状脱屑。鱼鳞病的绝大多数类型在出生时或者出生不久即可表现出临床症状,立刻发病。寻常型鱼鳞病发病稍微晚一些,可以到两三岁再发病。而且,不同类型的鱼鳞病发病率存在差异,常见的寻常型鱼鳞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可能高达5%-10%左右。
鱼鳞病系遗传性疾病,根源在于基因的异常。佳学基因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鱼鳞病,致病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和定位不同,遗传方式也多样,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X-连锁隐性遗传等方式。
为具有不全外显率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F*G、A**12、L*R等基因突变所致患病。
为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类固醇硫酸酯酶基因(STS)缺失或突变,造成硫酸胆固醇积聚,角质层细胞结合紧密不能正常脱落,形成鳞屑。
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定位多个位点,包括2q33-35、19p12-q12、定位于14q11TGM1基因发生突变、缺失或插入,至细胞粘连和细胞被膜蛋白交联缺陷。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与角蛋白1(K1)和角蛋白10(K10)基因突变有关,导致角蛋白的合成或降解缺陷,影响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内张力微丝的正常排列与功能,进而造成角化异常及表皮松解。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多个基因如脂氧合酶12(R)(ALOX12B)基因、油脂氧化酶3(ALOXE3)基因的突变引起。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染色体5p32上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Kazal5型(SPINK5)基因突变造成。
佳学基因《人体基因序列变化与疾病表征数据库》中将鱼鳞病分为寻常型鱼鳞病、性联隐性鱼鳞病、板层状鱼鳞病、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鱼鳞病等数十种类型。其中寻常型鱼鳞病较为常见。